Waymo 在共乘市場(尤其是舊金山)的快速崛起,標誌著自動駕駛汽車服務格局的重大轉變。截至 2024 年 11 月,Waymo 的市佔率已飆升至與 Lyft 持平的 22%,而 Uber 則以 55% 的市佔率保持領先地位。
這與 2023 年 8 月相比發生了巨大變化,當時 Uber 和 Lyft 分別佔據 66% 和 34% 的市場。過去 15 個月,Uber 和 Lyft 的市佔率均出現下滑,Lyft 損失了約三分之一的份額,而 Uber 則損失了六分之一的份額。這一趨勢引發了關於共乘的未來和自動駕駛汽車的作用的關鍵問題。
網路效應的作用
網路效應經常被吹捧為科技市場防禦性的關鍵來源。然而,它們在共乘方面的重要性似乎有限。雖然最小網路規模對於確保乘客合理的等待時間是必要的,但一旦達到該閾值,好處就會減少。
實際上,Uber 和 Lyft 需要足夠的司機來維持可接受的等待時間;一旦實現這些目標(通常需要大約 2-4 分鐘),駕駛員的增量增加對於增強騎士體驗幾乎沒有幫助。正如一位用戶指出的那樣,“如果我的 Uber 乘車 2-4 分鐘內就能到達,我並不關心等待時間是否會變快。”
Waymo 的競爭優勢
儘管有證據表明,由於車隊規模較小,Waymo 的等待時間比競爭對手更長,但 Waymo 提供的服務品質已經開始讓乘客對其青睞有加。
用戶稱讚這種體驗比傳統的乘車共享選項要好得多:「一輛不介意等待、準時出現、永遠不會取消、駕駛非常安全、不需要小費的私家車,」一位滿意的評論道騎士。
這種觀點得到了其他人的認同,他們欣賞 Waymo 車輛與人類駕駛員相比所提供的隱私和舒適性。
Waymo 的策略取決於有效擴大其車隊規模。隨著它增加道路上的汽車數量並減少等待時間以與 Uber 和 Lyft 相媲美,其市場份額可能會增長得更快。然而,這引發了有關營運效率的問題,特別是 Waymo 是否應該根據平均負載或尖峰需求來建造其車隊。
市場動態與未來成長
目前的共乘市場僅佔車輛總行駛里程的 1%。 Waymo 透過自動化降低營運成本的能力為其未來的成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隨著成本下降,Waymo 可以提供更便宜的乘車服務,同時保持安全標準,從而增加需求。
一位用戶指出,在體驗過 Waymo 乘車服務後,「不得不與笨拙且不合作的人類打交道是一個巨大的缺點」。這凸顯了消費者偏好可能轉向自主服務,這些服務無需人工互動即可提供一致的品質。
然而,在舊金山等以技術為中心的地區之外,採用率仍面臨挑戰。潛在用戶仍然對安全性和可靠性感到擔憂,他們可能對是否接受家庭使用的全自動駕駛汽車猶豫不決。一位評論者對更廣泛的採用表示懷疑:“我不會和我的孩子一起騎。”
定價和品質的影響
雖然價格通常被認為是消費者選擇的關鍵因素,但許多乘客似乎願意為 Waymo 提供的卓越體驗支付溢價。用戶指出,與傳統的乘車共享相比,“基本上沒有價格優勢”,但出於舒適性和感知安全性等原因,他們更喜歡沒有司機在場。
正如行業觀察家所指出的,“Waymo 不噴古龍水”,強調無異味環境的吸引力,避免可能影響乘坐體驗的人類怪癖。
Waymo 乘車共享市場份額不斷上升
Waymo 作為共乘市場的強大參與者的崛起反映了自動化和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偏好的更廣泛趨勢。該公司能夠利用技術提高營運效率,同時提供高品質的用戶體驗,這可能為進一步成長鋪平道路。然而,它必須應對與城市中心以外的車隊管理和消費者接受度相關的挑戰。
展望未來,很明顯 Waymo 的旅程才剛開始。憑藉 Alphabet Inc. 的巨額投資、持續的技術進步和不斷擴大的服務領域,Waymo 準備以我們剛開始了解的方式重新定義交通。未來可能確實是無人駕駛的,但它也將取決於這些服務能夠在多大程度上適應不同環境下的不同消費者需求。